吕祖《道德经》释义第三十二章
第三十二
道常无名朴。朴虽小,天下莫敢(通行本作“能”)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人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所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也。
此章乃无人我,自得意思。
道以混沌无名,常住真静,与太虚同体,不言不动,谓之“道常无名”。
朴者,性也,大而通彻天地,细而入于微尘,虽小,天下不敢臣。臣者,气也,性定气凝,谓之“不敢臣”。“侯王(若)能自守”,侯王者,心也,心空神灵,若果能如此守者,万物将自宾服。万物者,诸经脉络是也,能定而守灵,经络再无不宾者也。
总归大窍,一片光明,天地自然相合,下升上降,天地合一,甘露二气而生,混合于中,到此光景,人莫之令。人者,灵中微意是也。到混沌时,有人不知其人,而自然定均,定均时始制有名,“定而后能虑”是也。
名既有之,不要妄贪。“夫亦将知止”,知止则有定,期而渐进者也。能知止,所以不殆,譬言道,天下莫不有之,无物不有道,凡天下万物,以无为者亨,以有为者谷。至弱者,水也;川流者,水也。水之不息,犹天地万物,不可须臾离道者也,谓之“犹川谷之于江海也”。
热门文章推荐
- [土地道德经网]:tudiqing.com
- 微信关注:至大国学(qiudaozhongnan)
- 版权所有:2011-
- 备案号:鲁ICP备2022001955号-10
-
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,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如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。
热爱伟大祖国 ♥ 维护民族团结 ♥ 弘扬传统文化 ♥ 促进社会和谐